大明代宗皇帝实录卷第99•景泰帝的身后事

大明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

景皇帝实录卷第九十九•景泰帝的身后事

申请通过

○二月乙未朔,庚申日。英宗回兵部臣曰:景泰葬金山与讦悼王及怀献世子坟园同处。宜于武成中卫拨官三员、旗军三百户守护。将见有投充军役者,补之。

○三月甲子朔,辛未日。释都督唐兴,发河南充军。兴女得幸景泰帝为皇贵妃;兴得赏赐无筭。坐是下锦衣卫。上宥其死,而有是命。

○戊寅。枷内官刘茂,于内府新房外。景泰间,茂尝被旨以马载唐妃,游西海子。马惊,妃坠。因命茂选良马二十,日控习之以俟。英宗复位有言:茂欲擒太监刘永诚未发,遂执茂下狱。故有是命。

○夏四月甲午朔,甲寅。襄王瞻墡至京,见上于武英殿。

○五月癸亥朔,辛未日。襄王瞻墡奏:本府例有乐人二十七户,已蒙拨赐。臣在京时,蒙大兄宣宗皇帝特恩,除原例外另赐乐人二十户。太监阮岳传旨,未见施行。臣于正统年间奏请,未赐。景泰初又请,不允。今臣自念年将垂老,幸逢皇上太平盛世,正宜鼓缶行乐之时。伏乞追念大兄皇帝遗旨,如数拨赐。帝命湖广布政司于所属府州县内乐户内,拨二十户与之。

○五月,癸酉。命工部尚书赵荣,毁寿陵。初襄王瞻墡来朝,上命往谒三陵。王还上章言:景泰帝葬杭氏,明楼高耸,僣拟与长陵、献陵相等。况景陵明楼未建,其越礼犯分乃如是。臣不胜愤悼。

幸遇皇上豁达大度、宽仁厚德友爱之笃,待之如初;又存其所葬杭氏僣拟之迹而不废。虽圣德之可容,柰礼律之难恕。伏望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英宗是王言。遂命荣帅长陵等三卫官军五千人,往毁之。

按:襄王四月来朝,建言毁寿陵。至五月方毁杭氏陵。概景泰帝之金山陵(王爷规制)工完,乃移杭后,同穴而葬。景泰帝大概葬在五月。

○《天顺日录》:英宗以景泰帝薨,命诸妃殉葬。汪妃在殉葬名册。李贤因奏曰:「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废弃幽闭,幸与两女度日。若令随去,情所不堪。况幼女无依,尤可矜悯。」英宗恻然曰:「卿言是。朕以为弟妇且少,不宜存内。初不计其母子之命。」一日,英宗曰:「汪妃既存,不宜在内。欲移居旧府,何如?」李贤曰:「如此诚便。但衣服用度不可缺减。」英宗曰:「朕更欲加厚,岂可减乎!其原侍宫人悉随之,复遣老成中官数人以备使令。」由是母子保全,甚得其所。

按:景泰的汪后,可能在宫斗中对见济下了手。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景泰以阴谋获利论,推定英宗派系下手;那么他将会向英宗的儿子们发动报复;可惜景泰没有走这条路。如果见济还活着,英宗就不用多等那一个月,等着见江出世后再杀景泰;夜长梦多,英宗也是怕出变故。还有,见济是老朱家的人,他的生死不应该由一个女人来决定。综合这些因素,英宗对汪后其实是动了杀心。但是李贤用话一提点,英宗才不好意思下手,汪后才得以活命。

○五月,癸未。初景泰七年,遣灌顶国师葛藏、右觉义桑加已等,为正副使同答苍地面所遣剌麻沙加星吉等,往封辅教王。光禄寺署丞祁全伴送至四川买办牛马等物驮载。指此为由,以一科十,伤财害民。上闻之,命四川三司同巡按御史,将原给敕书奏缴,其正副使脚力等项,照例减半,仍将官库收有之物,估计时价给与,两平易买货物。不许科歛害民。

○(新增条)六月癸巳朔,丁巳(廿五,以喜脉出现日推定)日。是日前后;景泰皇帝第三子,出生。(为方便表述,笔者为之取)名曰:见河(以见氏兴旺谱字表,取成:见永河)。母妃,孙氏,其外戚,既孙震也;妃薨后,皇家赐谥为“端庄”(疑似该封号)。

○七月壬戌朔,癸亥。礼部奏:中元节祭祀在迩。景泰帝陵,或依越靖王例祭祀、或免祭?未敢定夺。英宗曰:朕弟及怀献世子,俱依例祭之。

○丙寅。夜,承天门灾。

○丁卯。上躬祷于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祗曰:恭惟皇眷命,复承大统,深思负荷之艰,惟以弗胜是惧。即位以来,灾异屡现、星变不消,烈风震雷,拔树坏屋,午门吻牌摧毁,承天门楼被灾。臣祁镇睹此变异,深惧不胜惊惶。上天示戒必有其由意者,事天法祖未尽诚欤?爵赏刑罚未当欤?忠良未尽用、奸邪未尽去欤?所见不明信谗佞欤?节俭不崇侈财用欤?徵敛掊剋之未息而刑狱冤滥之未雪欤?以致民日困穷,人怀嗟怨。故天威震怒、灾谴频臻。

臣祁镇。自今深咎于衷,省躬思罪,痛加惩乂,改过自新,仰体仁恩。大赦天下,伏祈洪造,曲赐宥原。转祸为祥。用宁家国。臣不胜惶惧,待罪之至。

○复遣会昌候孙继宗、太平候张軏、文安伯张輗、刑部右侍郎刘广衡,遍告太庙、社稷、山川城隍等神。词曰:祁镇夙以菲德,新复大位,政有阙违,获戾于上。比者星文见异,风雷致灾,午门吻牌顿毁,承天门楼被灾。臣祁镇,省躬思咎,莫知所由,仰冀洪慈,俯赐矜怜,转灾为福,永底安宁,不胜惶惧。恳祈之至,谨告。

○癸未。凤阳神宫监太监雷春奏:皇陵并白塔坟正殿两庑、金门碑亭及斋宫灵星门神厨库房等处,俱被风雨损坏。上命南京工部委官与中都留守等官勘视,修理。

○九月壬戌朔,辛巳日。书复襄王赡墡曰:比者,远劳尊叔跋涉来京,得叙亲亲之谊,深惬于怀。所赠仪物,不腆略表至情。今承喻已归,至府同妃及世子、宁乡、枣阳二王各以表笺羊马礼物来谢。益感厚意,尊叔所营寿藏,因灾异欲暂停工,足见忧国恤民之心。但已命有司整治,不可中止,其仍令造完,以成初意。

○十月辛卯朔,乙巳日。辰时,南京西北方,地震有声。注:该日是下元节;皇家的法定祭祀日,该日祭水神大禹,诸先祖配祀。水官解厄=解除困厄。按:该日的地震,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南京那些坐冷板凳的景泰朝臣虚构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该日的异象,玄学解读为:南京的太祖发怒了。

○癸丑。是日,南京堂上等官奏书至。曰:下元节辰时,其地方西北,地震有声。奏入,英宗以为太祖高皇帝垂示警戒;资之内阁大学士李贤。贤谓:有人禁足,太祖回以震怒。英宗语贤曰:朕弟今岁添两子,两宫妃子尚禁足於西内。兹事体大,望卿为策万全。至是,君臣合计,乃假“释建庶”之名,於凤阳广安宫,安置景泰两宫妃并两子。

○丙辰。(原条/并非真相)释建文君子孙,安置凤阳。敕太监雷春等曰:朕眷念宗室至亲,虽在不原,亦令得所。今遣太监吴昱管送吴庶人及其母杨氏等共一十八名口,前去凤阳居住,每月令所司支与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听于军民之家自择婚配;其亲戚许相往来;其余闲杂之人并各王府不许往来;交通若因衣服、饮食之类许出街市交易买卖。差出内使鲁博、黄父住、刘敬、潘成、赵玉、韦州就与庶人看守门户、出入使令尔。(雷)春等须要照顾防闲,令其安分守法。亦宜以礼优待,毋得忽慢。庶副朕眷念宗室之意。又敕在廷文武群臣曰:朕恭应天命,复承祖宗大统,夙夜忧勤,欲使天下群生咸德其所。而况宗室至亲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为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余年。悯此遗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廪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续其后,庶副朕眷念亲亲之意。

○(新增/隐藏真相)李贤所撰《天顺日录》之释建庶:

上复位之后,因思建庶人辈无辜淹禁将五、六十年,意欲宽之。一日,谓贤曰:「亲亲之意,实所不忍。」贤即对曰:「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实临之,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上遂决。即日白太后,许之。左右或以为不可,上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左右闻之,皆愧服不能止。乃遣中官於凤阳造房屋。毕日,上召贤曰:「今可送去。」敕军衞有司供给柴米,一应噐用悉令其完具,以安其生。听其婚娶,以续其后。自在出入,给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数人。遣太监牛玉入禁谕其意,建庶人闻之,且悲且喜,不意圣恩如此。时庶人年五十六、七矣。吴庶人已殁,尚有庶母姐■〈女孕〉、老妇五六人,有年八十以上者。庶人入禁时方二岁,出见牛马亦不识。上召贤,谓:「可发旨意。」贤谓:「此非细事,宜谕文武百官。」上曰:「然。」次日宣毕,人人感叹,以为真帝王美事。既而,又有浅见者以利害之言沮之,上不听。

李贤按语:成祖登极初,谓建文自焚,尝葬以天子之礼,无贬黜之文。天顺初,英庙又悯建文子庶人之无辜,释其囚而听其婚娶,出入自在。今日推祖宗之心,加以諡号,使得比诸景皇帝,固无不可也。

○(修正版/真相)。建庶人者,建文君嫡次子文圭也。靖难中,南京禁闱火起,建文不知所终。独留文圭宫中,时其概岁半,适太宗皇帝巡视,牵帝衣而哭曰:“孩儿饿矣,饥杀孩儿矣!”太宗亦恻然曰:“汝生帝王家,岂有饿死理?”随让人,好生看护。及其长,命居於凤阳广安宫,并婚配(范围:永乐末至宣德初;是官方为媒,还是自发,未知)繁衍,以奉懿文太子祀。先是,建文皇帝为太宗文皇帝削去年号与帝号,众皆以建庶子称之;亦以“建庶人”称文圭家小。至是,以有司(李贤暗上)章奏:建庶人一家丁口数多,凤阳广安宫狭小,不能容。乃(暗)命:悉放出,听杂居民间。遂以给赐建庶人妻小之名,将景泰两宫妃并二子(见江、见河)及阍者二十人,移居凤阳广安宫。并敕有司曰:出入自在,听其婚娶。自是,广安宫所居,乃景泰皇帝之子也。英宗为景泰帝取名曰见葆真。

帝之两子,呼作见庶人,亦混淆为建庶人。天顺後,建庶人两现於实录;皆景泰帝之後也。按:建庶人与见庶人,各繁衍子孙数千人。建庶人(朱文圭)传下建氏,见葆真(景泰帝)传下见氏。

○英宗与李贤,又为见庶一支定下42字字表。李贤制前20字,字中藏谜;英宗制后20字,字间为叙事。其字表曰:

葆真

永齐璲宝现,仲魁载文福。光琛学清日,圣田之大道。

修立祖术远,功同在宪章。若先守纯正,乃可延庆长。

○此字表含义深远,制作机巧。大学士李贤功不可没。不仅参与制字表,又在其《天顺日录》中,以密码的形势,记录了释建庶一事。本字表解读,见附一。李贤密码解读,见附二。

○天顺五年十二月十六日,景泰帝养母,孝翼太后吴氏薨。《宣宗荣思贤妃圹志》:妃姓吴氏,世为镇江府丹徒县人。父彦名,母神氏。妃生而婉静,以永乐十年八月二日,选召掖庭,时年十六。得侍宣宗章皇帝于青宫。宣德三年,生郕王,后进封贤妃。承顺太皇太后及圣烈慈寿皇太后,以敬慎闻。景泰中,尝僭加太后号。今上复位之初,仍号贤妃。生以洪武三十年五月十六日,而薨于天顺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五。妃于今上为庶母,薨之日,上追念先帝,甚哀悼之,为辍视朝,治丧以礼,谥曰荣思。圣烈慈寿皇太后、中宫、皇太子及亲王皆致奠。择以天顺六年二月初九日,葬于金山之原。呜呼!妃出自名族,嫔皇家。柔明以治性,祇和以保身。安享富贵,寿考令终。生荣死哀,无遗憾焉。是用志于幽石,传示永久云。

○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初四日,孙太后崩逝。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明宣宗合葬于景陵,祔太庙。

○成化三年(1467)年重阳节南,京司礼监太监覃包等奏,建庶人、吴庶人自天顺初安置凤阳;其带来帐幔鞾履岁久敝尽;又其人口一十八名,岁给布缣绵絮;后死亡者五人因减给;而今所买女奴六人俱无衣布应用;宜量为修补以广恩待之意。事下,工部请,仍命包等勘议给赐。从之。

○成化三年(1467年)五月壬午(十八)日,湖广荆门州学训导高瑶上言:正统己巳之变,先帝既已北狩,皇上方在东宫;虏骑薄于都城,宗社危如一发。使非郕王继统,国有长君,则祸乱何由而平?黠虏何由而服?銮舆何由而还?六七年间,海宇宁谧,年谷屡豊;元元乐业,其功不小。迨夫 先帝复辟,其贪天之功 以为己力者,遂加厚诬,使不得正其终。节惠降祀,未称典礼;人心犹郁,天意可知。昔周公有身代武王之功,及三叔流言避位居东。致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成王警悟,遂亲逆之出郊反风,感应如响。今者,灾异迭见;无乃天之动威,亦以彰郕王之功欤。伏望皇上,特敕礼官,集议追加庙号,以尽亲亲之恩;则伦纪以厚而天心可回矣。事下,礼部议之。

○成化三年十二月癸巳朔,庚子腊节。礼部等衙门会议“训导高瑶所奏追加景泰庙号”事。佥谓:郕王继位六七年间,行事具在实录。其庙号,非臣下所敢轻议。请自上裁。左春坊左庶子黎淳奏曰:正统十四年八月册立陛下为皇太子,至九月群臣又奉郕王即帝位改元景泰。缘陛下为皇太子在前,郕王即帝位在后,事理有碍。至天顺元年正月,英宗睿皇帝复位;钦遵圣烈慈寿皇太后圣旨,仍复景泰为郕王。诏告天下,永为遵守。然后人伦正、天理得、名正言顺而事成矣。高瑶建言,乃欲加郕王庙号。臣惟,朝廷既立皇太子,则异时居天子之位乃皇太子也;曾未半月,群臣又立一亲王为天子;则前时所立之皇太子,将何为哉?此景泰三年皇太子之废有由然也。在当时,虽曰主少国疑,四方多事。然周成王之时,姬旦实有功之叔父,何不遂取天位?虽曰神器久虚,不可无人。然共和之际,周召皆王国之懿亲,何不共分姬室?特以君臣有定分而不敢耳。凡若此者,皇太子为君,亲王为臣,天经地义。民彝物则,截然一定。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今多官会议,依违苟简略无定见;犹欲烦渎圣听,取自上裁。岂臣愚之所能喻哉?先帝明并日月,此事处置已久,人心已定。今若误听高瑶之言,一加郕王庙号;必将祭告太庙,改易旧制而行祔庙承祧之礼焉;必将迁启梓宫,改造山陵而加珠襦玉匣之典焉;必将追赠皇太后、皇后之称焉;必当尽复当时所用之人、所行之政焉。且高瑶此言,有死罪二。一、诬 先帝为不明;一、陷 陛下于不孝。古之圣贤,经史具在。鲁隐公,内不承国于先君,上不禀命于天子,诸大夫扳己以立而遂立焉。是与争乱造端,故春秋首书元年春,王正月而削公即位,正大伦也。郕王之即位,内承国于何君?上禀命于何主?不过群臣扳己以立而遂立尔。律之隐公允合,无异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是故,昌邑王既废,未闻复为汉某帝;更始既废,未闻复为汉某王。诚不敢悖逆,春秋移不明之过,加于先君而欲全孝道于子孙也。陛下昔为皇太子,名正言顺,谁得私议?郕王乃敢废之易以己子,至使 先帝久遭幽闭,此非郕王所自为也。当侍馆阁大臣陈循等,贪图富贵,密运奸谋;从吏为之也。至于天顺元年,郕王有疾;陈循自合迎请先帝复位,却乃率领群臣进本奏乞早选元良,正位东宫。当时皇太子见在,欲选何人?以臣愚见,若非南城迎驾之功,先帝终无出路矣。但此迎驾之人,又皆贪国富贵之小人。既效微劳,气盈志满,骄奢淫逸,靡所不为;是故高爵厚禄、封公封侯,所以尊显于元年者,赏其迎驾之功也。严刑峻法,或斩或流,所以诛戮于后来者,罚其骄矜之罪也。今流言国中必曰:先帝怒此诸人迎驾而罪之,则万无此理而不足信矣。陛下即位之初,有罪群邪寒心破胆;及见取回商辂,仍复旧职内阁办事;然后欣然自以为得计,又皆私窃效慕希求进用矣。彼小人者,但欲得官于己,岂顾贻患于人。臣以谓:高瑶此举,非欲尊礼郕王也;特为群邪进用之阶也,必有小人主使之者。不然,彼草茅疏远,安敢妄言上,诬 先帝之明,使后世观之以为口实;而今之议者,亦岂可不察乎此?隐忍曲从而犹欲烦 陛下之听哉?疏入。上曰:景泰已往过失,朕不介意。岂臣下所当言?显是献谄希恩,俱不必行。

○于成化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以郕府固安郡主下嫁仪宾王宪。时郡主年已长,母妃不欲离之,故不及奏请。内阁臣以为言。上欣然从之,命资送悉如制从厚。仍以故尚书蹇义赐第改赐之。又《明故固安郡主圹志铭》:郡主讳**,恭仁康定景皇帝之女,母妃汪氏。正统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巳时生,成化六年二月初十日封为固安郡主,下嫁宗人府仪宾王宪。弘治四年二月十一日亥时薨,享年四十三岁。讣闻上哀悼,赐棺椁、斋粮、麻布,命司礼监左监丞王珍董丧事,遣官致祭,仍命内官监办丧仪,工部营葬域。恩典皆从厚。圣慈仁寿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在京亲王、公主,皆遣祭焉。呜呼!郡主为国懿亲,早膺封命,勤俭孝敬之德,柔嘉淑慎之仪,著闻宫壸。寿虽不遐而休光庆泽异于等夷,可谓生荣死哀者也。子男,王道。弘治四年五月初九日辰时,葬翠微山之原。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按:固安出生在1449年正月廿七;汪后和景泰帝同岁(1428)。嫁过是来时1445年(17岁)八月廿五(纳徵礼)之后,如果丢皇后位坐冷宫,那么另一女可能在1447年或1450~1452年生。那么上一条“母妃不欲离之,故不及奏请”,有人猜测,固安是次女,代姐出嫁;也或者可以理解为,汪后不愿意女儿远嫁,皇帝给固安赐宅。为什么会有一个未嫁公主?看附件尾条。

○成化六年八月丙午朔,乙卯,孝慈高皇后忌辰。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杨守随言五事。其一,明谥法。郕王薨逝,谥之曰戾。戾者,罪也、乖也。在谥法,为不悔前过。郕王当 英宗北狩之时,奉命监国;以宗社计,不得已而即位。北悍戎狄、南平闽广、定人心于将变、安国势于阽危。其有功,于社稷;甚大威虏,以甲兵,啖虏;以金币而迎回大驾,尊餋之于南宫;不为贼臣离间,其兄弟之情甚厚。任信大臣,听纳忠谏;兴学、劝士、加惠恤民;其善政之在天下甚夥。虽末年少有过愆,岂可以一眚而掩众善耶?况恶谥非出 先帝之本意,乃一二造衅幸功奸臣之邪议。至今公论为之不平。古之定谥者,苟有一善以一善谥;兼有众善,节以一惠。惟无善可称,方得恶谥。近时大臣,有奸回贪墨者,尚滥美谥。岂可以 陛下之至亲,乃泯其善而使久蒙恶谥乎?乞敕廷臣会议,取其善行而改谥之;则公道昭明,谥法允当而陛下亲亲之令名,亦无穷矣。……

成化帝以所言事,俱处分已定。下其章于所司。

按:大臣上言,选在马皇后忌辰,也是有意警示成化皇帝。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丙子朔,戊子(十三)。命复郕王帝号。令会议尊谥及修饰陵寝。上敕廷臣曰:曩者,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 亦既有年;及寝疾临薨之际,奸臣贪功生事,妄兴谗构,请去帝号。先帝寻知诬枉,深怀悔恨;以次抵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嗣承大业,于兹一纪;每思儒先有言“祖父有欲为之志而未为,子孙善继其志而成就之,此所谓孝”。间以帝号之复,质诸圣母皇太后,亦云“此先帝本意,宜即举行”。朕祗服慈训,敦念亲亲,诞告在廷,用成先志。其郕王可仍旧皇帝之号;所有尊谥,礼部会议以闻。务合人心,毋乖典礼。仍令所司,修饬陵寝,如敕奉行。

○壬辰(十七)日。文武群臣英国公张懋等,上复郕王帝号及尊谥。议曰:仰惟郕王,早儋王爵,奉藩京师。当先帝北狩之秋、虏寇南侵之日,郊畿震动,神器虚危;乃仰承传授之命于慈闱,俯从拥戴之情于臣庶;嗣登大位。弘济艰难,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旁收既溃之士卒,远却深入之虏锋,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再遣奉迎之使,卒致虏酋悔过。先帝回銮,尊餋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始终八载,全护两宫。仁恩泽被于寰区而夷夏之民安堵;威武奋扬于海宇而闽广之寇献俘。盖亦有为之君也。奈属末年之寝疾,遽罹臣下之奸谋,巧肆谗间于临薨,请削帝号于既逝。尚赖先皇之觉晤,旋抵奸宄于诛夷;虽举正之未遑,实诒谋之有待。恭惟皇帝陛下,明高日月,量廓乾坤。孝道丕隆,承先帝所欲为之素志;纶音涣布,复景泰所已有之徽称。上慰在天之灵,下协率土之议。敦礼正伦,诚远超于千古;流芳锡类,殆茂衍于万年。臣等闻命,不胜忻忭。谨摭闻见之迹,庸陈群议之公。宜上尊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臣等拜手稽首谨议。

○己亥(廿四),上恭仁康定景皇帝尊谥。先期,上命翰林院撰谥册。及是日早,上遣抚宁侯朱永、襄城侯李瑾、定西侯蒋琬,祭告 天地、宗庙、社稷;遣英国公张懋,诣陵寝,行上尊谥礼。其尊谥册文曰:

维成化十一年岁次乙未,十二月丙子朔二十四日,侄嗣皇帝见深,谨再拜稽首上言。伏以 功业之盛者,宜享乎徽称;孝爱之隆者,莫先于继志。恭惟叔父郕王,比当多难之秋,俯徇群臣之请,临朝践阼,奋武扬兵,却虏势于方张,致銮舆之遄复;奠安宗社、辑宁邦家,敬养构于奉尊,惠化周于逮下。偶因寝疾,遂至弥留。皇考应天顺人,复正大位。眷惟同气,初无间言。柰奸臣贪功,妄生异议;请去帝号,退就王封。赖皇考日月之明灼,知诬枉抵奸于法,拟复旧称;不幸上宾,因而未果。侄嗣守大业,敦念亲亲,间以帝号之复,请于圣母。伏承慈旨,欣然允从。是用参合至公,祗荐鸿号,昭叔父之盛烈,副皇考之素心。谨遣英国公张懋,奉册宝、上尊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伏惟,神灵如在,鉴是用歆,锡庆流芳,永永无极。谨言。

○礼部奏:上“恭仁康定景皇帝”尊谥礼成,乞诏告天下。成化曰:己之(免了)。

○庚子,太常寺奏:“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旧祭,用少牢,遣内官行礼。今既上尊谥,其祭仪并遣官请如长、献诸陵。从之。

○乙巳岁暮,以明日正旦,遣驸马都尉马诚,祭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

○成化十二年二月乙亥朔,辛卯(十七)增修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殿庑、斋房并祭器等物。

○癸巳(十九),景皇帝忌辰,遣驸马都尉蔡震,祭陵寝。

○成化十二年秋七月壬寅朔,丙辰中元节,遣驸马都尉周景,祭景皇帝陵寝。

○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景泰帝皇后汪氏病逝,享年八十岁。明武宗尊谥“贞惠安和景皇后”,与帝合葬景泰陵。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嘉靖十五年(1536)三月,庚午(十五)。先是,上谕礼部尚书夏言曰:朕去岁已与卿拟定,待庙工告成,方举谒陵之典。然朕惟,今如因小就大,即议山陵之建,一面做地工、办料物,及至 庙工之完正,接而举兴造之,庶不虚旷人力。若是,则先命官往视,以俟朕亲往作之。卿其即今,密会(郭)勋、(李)时、(顾)鼎臣、(许)瓒、(林)庭㭿 五臣计闻。

于是,言等议奏:山陵之事,前古帝王皆所讳言。惟我太祖、太宗尝预修陵寝,至今相传。以为非常之圣,乃有非常之举。兹皇上欲因小就大,即议山陵之建;盖与太祖、太宗先后一揆。但山陵重事,必湏精择。请先命文武大臣,带领钦天监官及深晓地理风水之人,外观山形、内察地脉,务求吉兆,以为万万世之寿藏;待其画图贴说进呈,睿鉴;皇上方脩谒 陵之礼。因而亲阅,果当 圣心,然后议建举行,斯为万全。上复谕言:卿等所议虽省当,然未免少礼。若因造山陵而即日谒陵,恐非敬祖宗之礼也。今不可缓误,岁时不必较。朕意以为,先一意举谒拜之典,回复遣大臣相地,还奏。方朕亲往视之,来岁之后或清明、或霜降,间修拜谒之祀,以尽时思。此非他余务比,必当行之事。又如西山宣庙皇后、景皇帝亦当一拜之。又山陵之豫建,所以重父母之遗体;本美事。卿等湏尽忠赤,以赞成,勿畏邪说、勿云所避,乃可。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纸衣瓦棺,朕所常念之。此意,卿等亦要力赞可。再日即会议以闻。言等复议奏:臣等前蒙 圣谕,一时具奏,惟以 山陵为急;遂后谒陵之礼,委为未当。兹蒙 圣谕,仰见 皇上尊祖敬宗之诚;非臣等愚昧所及。请即敕所司举行。以后天气渐热,惟于孟夏上旬,乃可展谒。西山宣后、景皇帝陵寝往谒,尤见 皇上礼意之周;臣等不胜钦仰。

上乃降谕礼部曰:朕不菲弱支人,上戴 皇天隆眷,嗣续 祖宗大宝。仰 列圣陵寝,礼当躬谒 皇祖、皇考;道所不及,各命官奏朕孝意。其祭告天寿山并七陵,朕躬叩拜西山 皇高祖妣恭让章皇后、皇曾叔祖景皇帝陵所,亦展拜一次,庶慰朕追感之情。

癸未(廿八),祭恭让章皇后、景皇帝陵。

○四月乙酉朔,癸巳(初九)。初,上既定寿藏之议及谒陵还,御行宫又召武定侯郭勋、大学士李时等谕之:七陵多有损坏,当并工脩饬。因景皇帝陵“顶皆碧瓦”,以谓不符帝陵体制,命改易黄瓦。

○嘉靖十五年十一月癸丑朔,甲子(十二)日,敕建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碑亭。先是,世宗谒西山景泰帝陵。至是,有谕令夏言曰“景皇帝陵碑偏置门左,非宜。建亭于陵门之外、大门之内,庶称尊崇”。乃命工部,按制兴工碑亭,移碑於亭内。

○嘉靖朝,每岁正旦、清明、霜降、中元、冬至、万寿节、帝后忌辰,凡八祭。祭之先十日,太常寺题,请遣官行礼。祝板改称:孝玄侄孙云云,曰:节序流迈,时维某节,追慕亲亲,良增伤感,兹以牲礼,用修时祭,伏惟尚享。

○弘光朝,为帝加庙号代宗,谥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大清乾隆已丑(1769),乾隆帝曾游於此。有刻薄言辞。其诗文曰:

《题明景帝陵在玉泉山北登山可望见》

迁都和议斥纷陈,一意于谦任智臣。挟重虽云祛恫喝,示轻终是薄君亲。

侄随见废子随弃,弟失其恭兄失仁。宗社未亡真是幸,邱明誇语岂为淳。

按:景帝任于谦排群议而力战守,不可谓无功于宗社。独是英宗还国,僻处南宫,事同禁锢;而废后易储,有贪心焉。天道好还,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然英宗亦岂得辞 寡恩、尺布之讥哉!至于于谦,社稷为重之言,盖出于吕饴甥丧君,有君及公孙申为将,改立晋,必归君之意,后世迂儒无不以是韪。夫君,犹亲也;亲为人执,为子者,不被发缨冠而往救之;以示不急,其可乎?则意欲之狱,亦有由来。或犹以为非英宗意,是真不识事体者之言耳。然则当时,宜从和议乎?曰:不共之仇,安得与和?缮甲治兵,以从其后。如岳飞之力,战迎二帝,天下其谁非之?    乾隆已丑季夏月 御笔

○清代袁枚,留诗。

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目夷守国才何大,叔武迎君事本难。

金锁门高星象动,玉连环小泪珠乾。阿兄南内如嫌冷,五国城中雪更寒。

○公元1957年3月28日。开国大帅陈毅参观景泰陵,他看到了碑阴乾隆帝的诗,认为乾隆帝在诗和按语中对景泰帝所做的评价很是不公。于是写下了《游明景泰陵》:

十三陵外有孤丘,走访知是景泰陵。能任于谦挽危局,岂料石亨竞夺门。

汝非篡逆无惭怍,彼是归俘太不仁。封建制度固应尔,何必片面责朱明。

○公元2021年2月2日。见氏才东於2018年至2020年间,集诸方面线索,考证出,见氏一族,系出景泰帝也。景泰帝有嫡长一支,皇明末年,已居山东桓台县兴旺村。至今,其已传至第23世“立”字。予复查考五帝之血脉传承,撰以《大明秘史》;复点校景泰朝实录,定名曰《大明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实录》,简称《大明代宗皇帝实录》。以方便诸位历史研究者检索查阅。首尾两卷,乃本人修撰。其余各卷,参以梁本点校;部分卷,增录了碑文。

大明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实录卷第九十九终

○附一:解读兴旺谱 

山东桓台县唐山镇兴旺村,有见氏一族繁衍;本文称该支所用字辈表为“兴旺谱”。见氏兴旺谱刻在石碑上,定谱有42字、41世,各次修谱时未加字;因此兴旺谱是从定谱后就未增删的老谱。2018年,传到第23世,立字辈(暨太祖的25世孙)。令人奇怪的是,见氏兴旺一支,仅有字辈谱,族内并无传说。

葆真  永齐璲宝现,仲魁载文福。光琛学清日,圣田之大道。

      修立祖术远,功同在宪章。若先守纯正,乃可延庆长。

我因看到谱上后20字,句意通顺,含义清晰,才去尝试解读全谱;经几个月的反复思考,终解读出全谱含义。解读如下:(有些意向多解,取黑体字)

1、初世祖字辈为葆真。在本人整理完宣德皇帝存世的御制文章后,发现“葆真”词,源出宣宗章皇帝御制文《古琴赞有引》。其文曰:琴之材,椅桐也。斵椅桐為琴,必歷歲久者為良。秘府所蓄琴最多,而其一最古;漆剝裂如蛇蚹紋,轻脆若不勝指;叩之猶䃧䃧然。善琴者視之曰:此青角、號鐘之匹,綠綺、焦尾、霹靂未之及焉。鼓之,其音淵淵乎,洋洋乎、泠泠乎,窈眇而清越,信乎其古琴也。

夫琴肇於羲農,以之修身理性。故釋之者曰:琴,禁也;禁止於邪,以正其心。盖眾樂之統,而君子所御者也。朕恒欲效觧慍之奏、復太古之音、至淳龐之治;因閱茲琴,有愜予意,乃為之贊曰:

嶧陽之枯,含和葆真。天風一振,飛泉泠泠。

神萃氣冽,山高海深。復我太古,嬍哉斯音。

英宗取此二字者,有责备景泰帝之缺少礼教,既景泰囚英宗於南宫也。亦寄希望景泰帝所存二子,兄弟间要纯真友爱,应该和睦。琴的用料是枯桐,此篇中取名并不是吉兆;英宗也不希望老弟的后裔,人丁兴旺。还有不可言说的含义:英宗叫名祁镇,镇字五行为金。葆为草字头=草民,有个民间保命的意思;葆真这个名字既要保他英宗名字里的真,草木又受他的金克;显然是我为君你为臣,我还要克制着你。

2、永齐璲宝现,解一:永远齐心,那将传为佳话;解二:永齐璲-宝现,靖难战火,允文跑了,永乐得了宝座(齐,是文字长两腿,指允文出逃;繁体字不是这样写,宋简体字基本接近现代写法);解三:璲宝现,那么跟随宝贝(斜玉)出的是什么?刚好是见。有玉,有见,这里暗指出见姓出自玉;并且朱祁钰的儿子是见字辈,前边的永乐为一世,到见刚好是五世,并且“齐与高”的字头都一样。

3、仲魁载文福,“仲魁”:仲是老二的意思,魁是魁首老大意思,仲魁组合一起是说老二做了皇帝;“载文福”:载是运载、搬动,少不了走之旁(辶),与后边的文合起来就是“这”字,“这福”就是“折福”。整句意思:老二起鬼心思做皇帝,折福。

4、光琛学清日,“琛”:英宗之子成化皇帝叫朱见深(中原官话中音同琛);光琛还可以解读为月亮,日月合为明;“清日”:清天白日,也是指皇帝。景泰的景字可拆成京日,谐音“清日”。整句意思:培养辅佐琛儿,继承明大统。

5、圣田之大道,“大道”:俗语“大道朝天,各走一边”;田字抽掉两边就是王;“圣王”--周公辅成王,千古佳话。整句意思:你就是周公再世。“成化”既“郕王教化”,(李贤、钱后、周后为)为见深取此年号,也是对景泰七年主政的肯定。

6、修立祖述远,“修”:更改。修立:指废立太子。整句意思:废立太子,不尊祖训。

7、功同在宪章。解读:宪章,法律与典章,引申为秩序与统治。整句意思:维护好祖宗留下的江山,你我都有功劳。

8、若先守纯正,乃可延庆长。整句意思:如果你先前守着纯正之心,你就能万事大吉了。

○附二:解读李贤的密码(天顺日录释建庶一段)

1、老妇有年八十以上者…出见牛;这个老妇“八十”岁既罗嗦又和主题不搭调,可是下边有个牛;八与牛就是“朱”的拆解,洪武爷小时候有个“八个小孩一头牛,日月同行照九州”这么个“朱明”桥段;这里是在说朱姓里出了个见姓。

2、老妇在八卦中代表老阴,那么老阴对应的是少阳,就是说有小男孩;从那个<女孕>上可以看出有小男孩。

3、末尾的那个‘真’字。一层意思是说英宗自己以为;另一层意思用的是反语;修正:用反语,讽刺帝王,李贤应该不敢。依据李贤暗示,这个真字对应的是帝王,既兴旺谱上“葆真”,对应的是景泰皇帝。

4、李贤在按语里由建文谥号生硬地牵扯到景泰,但天顺朝确实没给标哥一系上谥号。这个暗示就更明显:景泰后人与建庶人有关。

5、人口里的秘密 明实录里说是吴庶家18人,那个段落有点混;其实说的是两家的总人口。利用日录中的人口参考计算:20个太监(是公差,从神宫监领薪俸)不记入总人口,吴庶人家有6人;两个娃娃的户口安排在次年出生登记的,算不得数;剩下的可以确定有12个女子,恰好是2个妃子和10个婢女的配置。

6、太祖震怒 《天顺日录》里这段没废话,就连这句“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实临之,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你以为李贤在拍马屁,其实另有所指;就是要给太祖一个交代。啥交代?因为太祖发怒了。

《明实录》天顺元年十月乙巳(十五)日:辰时,南京西北方,地震有声。

7、补:驿马传书 在高德地图上,北京到南京自驾路程是1010公里。在古代,道路会有点曲折,我们把这个距离放大1.5倍,约1500公里。明代驿马沿袭旧制,唐代(唐1里=0.9里)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500*0.9里=225Km),即225公里/日。那么信息从南京到北京,最快也要7天。

8、英宗惶恐;南京发生地震的消息,北京的英宗最早在廿三日收到。天顺元年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该日祭水神;也是皇家按惯例祭祀祖先的日子。恩!洪武爷不高兴了,英宗会反思:我哪没做好?水官解厄(解除困厄),好像老弟家的孤儿寡母还被我关着。

9、瞒天过海释建庶 反思后就行动:立即安排老弟一家的去处(安排见庶人上户口到建庶人家)。从时间上看,英宗在廿三日接到消息立刻(李贤文中轻描淡写的用到:一日…即日…毕日…,其实时间很紧迫)找李贤谋划,丙辰(十月廿六日)颁发圣旨。先遣牛玉打前站宣旨,让建庶一家外迁腾挪地方(十月廿六日,这个时节并不适合建新房;《野记》参考来的消息是:凤阳广安宫住不下建庶一家,外迁杂处民间);后派吴昱管送景泰的两宫妃子及吴庶人家去凤阳。安置景泰的两宫妃子在中都广安宫,虽然名分上是庶人,可是仍保留了妃子的派头。赐庶人太监仅此一例,给的婢女也多到让人生疑;英宗也不怕人起疑心,就怕太祖动怒,收了自己去。

10、《野记》:建庶人亲属初居中都广安宫。正统时,有司奏人众不能容,应稍展大其居或徙他地。上命悉放出,听杂居民间。遂皆出,壮强者不能名六畜。时命既下,或言仍宜稍拘制之,上曰:“本吾一家。”又举宋太祖言:“有天命者,任自为之。”群臣不敢复言,惟仰圣度之如天也。

按:《野记》是祝允明听来的历史片段,未做加工,直接记录。英宗皇帝有两个年号;这个事件中的外迁时间,应该在天顺朝。但是通过若干次的“嘴巴—耳朵”传递,时间就变成了正统朝。

11、两宫妃子 “释建庶”时那两个孩子还在哺乳期;因为景泰得子的消息要保密,不大可能请乳母;所以这两个妃子因哺育孩儿躲过殉葬。太祖震怒之下,英宗的政策也宽大了很多;让她俩也随见庶人迁往凤阳了,并且还可能保留了妃子的俸禄,这个为老见家开枝作了助力。

12、未嫁公主:固安公主出嫁时,汪后极力阻止,由次女代嫁;固安未嫁。但史料上模糊的记成次女未嫁。两宫妃子的最终归宿,还是要合葬景泰帝陵;运尸体,就显得太招摇,所以在恰当的时候(见江、见河长大成人,二妃年龄偏大),她们就会回到北京。她们的存在需要保密,所以才形成这个未嫁公主。李、孙二妃晚年过来时,也许会带个景泰帝孙或帝孙女,将由他/她来照顾未嫁公主。也或者是未嫁公主,去往凤阳广安宫,由景泰帝孙来照顾。


评论(1)
热度(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大明御书房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