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高煦有後

原创首发

人伦上,汉王要有后。灭国不灭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骁勇的汉王在国战中,军功赫赫。他要是绝后,宣德皇帝百年后怎么面对皇爷爷。还有:宣德答应过汉王,做富家翁;可是汉王又自己作死用铁链锁宣德。即使要杀汉王,也要安排汉王一个后人继承财富;这样做才叫君无戏言。

参考一条:齐王朱榑。宣德三年(1428年),有福建男子楼濂冒名为“七府小齐王”,意图不轨,被发觉后、押往京师,与其党羽数百人一起被诛杀。同年,朱榑与三个儿子“皆暴卒”,幼子朱贤爀被安置在庐州。

对待太祖封建的藩王,造反大罪,尚且给留了香火后人;那么汉王的香火后人,没道理一个不留。

本人一直坚信,汉王应该有後;但是一直没发现相关资料;或者相关族裔自称汉王后人。直到在朱姓吧里,看到下边的这个字表;感觉是那话儿来了。先上字表:

德维善政,亮彩惠畴。嘉祥临祚,守城士国。

世子传家,功名显达。梦麟瑞兆,永享遐昌。

克勤于邦,庶民利义。(按:睦本堂民国修订族谱,"民利"处为"明励")

人文继起,祖武是绳。光前裕后,福禄来臻。

按:在朱姓吧里看到,有人放出部分字表找同宗;而且经过这么久远的传递;字表在个别分支中,出现了较多的错误字;但是有个喜欢研究宗谱的吧友“独居池塘” ,放出了这个总谱(从老谱上抄录来的)。但是,并没有汉王的传说。本人反复颂读字表,发现与皇家(临祚)有关;再仔细品,发现与永乐(梦麟,郑和下西洋,带回了麒麟/长颈鹿)有关;“守城士国”至少是与个王爷有关;“世子传家”说明与世子有关;“庶民利义”是说做了庶人;“祖武是绳”是说别忘了老根是太祖。那些吧友大多说自己是“瑞”字辈,就是说最小辈应该是“瑞”及其后。已传27字。

根据字表文意,很明显的指向汉王。搜集史料,找出字表的始祖;既汉王的第几个儿子,传下了这一字表。

《明实录》:洪熙元年二月辛丑朔,甲辰(初四)。斥汉王高煦第二子瞻圻,凤阳居住。敕中都留守司,分兵防护。盖以高煦,备诉其不孝、不忠也。

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节录:漢懿莊世子瞻𡓝、庶人瞻圻、世子瞻坦、濟陽王瞻垐、臨淄王瞻域、昌樂王瞻垶、淄川王瞻墿、齊東王瞻坪、任城王瞻壔、海豐王瞻㙊、新泰王瞻垹。

按:长陵碑里记载,有11个太宗的孙子来自汉王府。以下史料出现了人名混用;根据长陵碑文,对错误人名,进行更正。

修正版《明史·朱高煦传》:十九年世子瞻𡓝薨,谥懿庄。无子。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仁宗知之,顾益厚遇。遗书召至,增岁禄,赐赉万计,仍命归藩。改封嫡二子瞻圻为世子,余皆郡王。先是,瞻圻怨父杀其母,屡发父过恶。成祖曰:“尔父子何忍也!”至是,高煦入朝,悉上瞻圻前后觇报朝中事。仁宗召示瞻圻曰:“汝处父子兄弟间,谗构至此,稚子不足诛。”遣守凤阳皇陵。

修正版《明史·诸王世表四》。高煦,成祖嫡二子。洪武二十八年封高阳王,永乐二年进封。十五年就藩乐安州。宣德元年八月反,削爵锢西内,焚死。世子瞻𡓝先卒。韦妃及九子俱从死,国除。

分析:从几个资料看,“漢懿莊世子瞻𡓝”在永乐十九年,得到朝廷谥号;和汉王一起死的是九个儿子,包含:8个郡王和那个世子瞻坦(老三)。那么就是说,造反失败后,那个被贬成庶人的儿子(瞻圻)还活着(11-1-9=1)。这个朱瞻圻出生在1404年,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受封汉世子。洪熙元年二月被废成庶人了。他没得王爷的禄养,又不受汉王高煦待见;所以在法理上,他不该杀。

辈世对照:宣德是瞻字辈;字表起首用德维,注意经纬二字,经表示纵向,维字表示横向;而瞻圻与宣德的瞻基可以横向比照,宣德是瞻基的年号。所以德字辈就是派给瞻圻的字。那么实际传后,是27代人,即太祖的27世孙。

讨论:传后的次代。朱瞻圻,应该是有25代人(2021-1404=617,617/25=24.68)。这个和上边的实际传后(27代人)有出入。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宣德拿下汉王的时候,答应他做富家翁;可是汉王自己作死,那么只能让他的子孙做富家翁。太祖规定,男子15岁~20岁冠礼,那么在大明朝时期,有汉王剩余的资产做支撑,在大明朝阶段,应该是能和王爷们的生育竞赛相比。15岁冠礼成年,取妻、生娃;同岁的老婆们,产第一胎应该在17周岁;考虑第一胎女娃和死亡率,那么平均产儿传后应该在20周岁左右。再计算一下;1644-1404=240年;240/20=12代。大明灭亡后,应该是 按照25年一代人,2021-1644=377,377/25=15.08代;

15.08+12=27.08代;这与最初的27代非常接近。

平均传后时间:(2021-1404)/27=22.9年。

结论:该字表上,都是汉王朱高煦第二子朱瞻圻的後人;该字表颂扬居多,是宣德御制。


评论(3)
热度(20)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大明御书房 | Powered by LOFTER